•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设为首页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官方微信
    友久设计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wwwu179com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专业discuz模板开发尽在 “友久设计”
  • 重庆师范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大学校友总会

    [复制链接]

    94

    主题

    115

    帖子

    5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11: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珞珈诗派
           “珞珈诗派”一词,溯源于1980年代中期武汉大学校园诗人李少君、陈勇、洪烛、单子杰、黄斌、孔令军、张静的诗兴之举,其诗作以“珞珈诗派”专版形式,在《武汉大学报》多次集中推出。随后这一称谓被珞珈山上成长起来的诗人们广泛接受,并自觉秉承了上世纪20年代末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等一批国学大师的诗学与美学传统,以自由包容的思想和诗意生活为底蕴,逐步成长为一个以高校为活动中心的代表性诗歌流派。每年一度,由武汉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诗歌盛会
    “樱花诗赛”,已有30多年历史,为“珞珈诗派”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2016年以来,珞珈诗人吴晓、李浩已连续主编了《珞珈诗派(2016卷)》、《珞珈诗派(2017卷)》、《珞珈诗派(2018卷)》,收录了1977级以来包括王家新、李少君、汪剑钊、车延高、陈勇、邱华栋等武大诗人的作品,见证了武汉大学近40年来的诗歌传承,呈现了“珞珈诗派”较为完整的面貌。这部带有珞珈诗人年选性质的诗集,每年一卷,在武汉大学的文学进展中,刻下浓重的一笔。

    作者:
    王家新、李少君、车延高、邱华栋、阎志、余仲廉、罗振亚、汪剑钊、陈建军、王新才、陈勇、洪烛、李浔、方书华、吴晓、黄斌、荣光启、李建春、李浩、王法艇、侯新军、屠国平、朱赫、李越、王家铭、袁恬、许仁浩、立扬、张小榛、康承佳



    如 果
    王家新

    如果我没有呼吸过成吨的冷空气
    我也就没在北京生活这么多年

    如果我不赞颂这冬日之光
    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爱不比死更冷
    它不会燃烧

    如果路面上还未渗出白碱或霜粒
    有一种语言就不会到来

        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诗论随笔《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坐矮板凳的天使》《取道斯德哥尔摩》《为凤凰找寻栖所:现代诗歌论集》、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合译)等。王家新的诗歌创作和诗学随笔文字均受到广泛关注,被视为“朦胧诗”后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和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评论家之一。

    海之传说
    李少君

    伊端坐于中央,星星垂于四野
    草虾花蟹和鳗鲡献舞于宫殿
    鲸鱼是先行小分队,海鸥踏浪而来
    大幕拉开,满天都是星光璀璨

    我正坐在海角的礁石上小憩
    风帘荡漾,风铃碰响
    月光下的海面如琉璃般光滑
    我内心的波浪还没有涌动……

    然后,她浪花一样粲然而笑
    海浪哗然,争相传递
    抵达我耳边时已只有一小声呢喃

    但就那么一小声,让我从此失魂落魄
    成了海天之间的那个为情而流浪者

    李少君,1967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


    忘不了
    车延高

    站台和花圃无关
    列车门边怎么开那么艳丽的花

    火车起动
    我感觉不是一个人离开
    是整个江南走远

    那个把自己打扮成江南
    又让江南美得和自己一样的女孩
    朝我笑着,笑得没心没肺

    到列车转弯,看不见时
    心就空了
    只剩下她笑的样子

    后来的日子,我一直想
    要找到什么

    才能把这个空填上

    车延高,1956年生于山东莱阳,现居武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日子就是江山》《把黎明惊醒》《向往温暖》《车延高自选集》《灵感狭路相逢》等。


    石 油
    邱华栋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
    是我国宋代科学家、浙江钱塘人沈括
    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
    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
    统一命名为石油。
    他还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描述:
    “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
    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石油”一词,首用于此
    沿用至今。
    沈括曾于一零八零年任延安路经略使
    亲自考察了延安、延长县一带的石油资源
    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了石油炭黑
    这是一种黑色颜料
    他建议用石油炭黑
    取代过去用松木和桐木炭黑制墨
    以节省林业资源
    他首创的用石油炭黑制作的墨
    久负盛名,被誉为“延州石液”
    事实证明,我国有大量的石油蕴藏
    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仅能自给
    还出口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确实是“生于地中无穷”
    并“大行于世”。九百年前
    我国人民对石油就有了这样的评价
    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尤其是对未来石油潜力的预言
    更是难能可贵的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并编辑校园《蓝星》诗报。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1992年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风过耳
    阎志

    我要在故乡的
    群山之中
    修一座小庙
    暮鼓晨钟
    与过去再也不相见
    原谅了别人
    也原谅了自己

    佛经是很难读懂了
    大多数的功课
    只是为孩子们和
    所有善良的人祈福
    闲时
    看一株草随风摇曳或者
    倔强地生长

    有风经过时
    檐下的风铃肯定会响起
    才记起看看
    山那边的故乡
    依然会让我怦然心动
    那就再多诵几遍经吧
    直至风停下来

    阎志,1972年生,湖北罗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委员、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青年文学》等数十家刊物,入选各种诗歌选本及年选。著有诗集《阎志诗选》《挽歌与纪念》《大别山以南》及小说集《少年去流浪》等十多部。曾获《诗刊》社2008年诗歌大奖赛一等奖、2007年度中国诗潮奖、第二届完美文学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五届湖北文学奖、第八届屈原文艺奖。作品被译为英、日等文字。现为一家企业负责人、《中国诗歌》主编。



    溪 水
    ——观思远的画
    余仲廉

    我想走进这幅画:蓝天悠远
    云里泄下的溪水,像白驹冲开人群
    抵达马厩。篱笆中,黄狗仍安睡
    要知道润物细无声,她渗入红土地
    让农人的麦穗俯下,畅饮
    更谦卑的,溪水分开自身,灌溉
    香樟和桂花树,茂密的竹林
    留我在其中:我,黄鹂,白鹳,珠颈斑鸠
    停止歌唱的夜莺栖息……

    余仲廉,1963年6月生,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武汉大学校董事会董事,诗人,作家,书法家,慈善家,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理事长,武汉武大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博昊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著有《行悟人生》等作品。


    卖菜姑娘
    罗振亚

    来不得天上仙女的婀娜
    也没有城里时髦姑娘漂亮
    粗布连衣裙 真诚的微笑
    和公平秤的足斤足两
    是我在郊区早市的全副武装

    五颜六色的憧憬也曾开满花季
    九月霜降父亲肺癌的一纸报告单
    将弟弟加速度的青春期划伤
    在云里挣扎三天太阳终于露出笑脸
    我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火焰中
    一起学会了遗忘

    想把屋前的小园摆上菜摊
    让顶花带刺沾着泥土的果实们
    带着鲜嫩的绿色问候
    走进顾客的菜篮和目光
    卖菜就是做人一点儿不能掺假
    这样在家的妈妈才不会心慌

    车里的菜转瞬卖完
    一只喜鹊栖在路边的榆树上
    我发现老榆树朝阳面光影闪烁
    背阴这边同样满眼葱茏
    只要在树上生长
    哪儿都能成为枝条最好的方向

    罗振亚(1963- ),黑龙江讷河人,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与先锋对话》《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等专著十二种,诗集一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苹 果
    汪剑钊

    雨点,像铜锈一样滴落,
    枝头垂挂的苹果是映照世界的最后一盏灯,
    在遗忘中挥发孤独的芬芳。

    俄罗斯,富饶的俄罗斯
    奢侈的俄罗斯,
    连金子都会腐烂的俄罗斯……

    十月,一个与秋天同母异父的季节,
    收获与丧失同时来临。

    从俱乐部走出的野狗在吠叫,不知道
    世界向哪里旋转。

    暮色沿着来路奔跑,
    没有路灯,苹果在闪烁……

    汪剑钊,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著作、译作若干种。


    乡村的夜
    陈建军

    乡村的夜,
    黑得简单而纯粹。
    透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我知道,
    对面山腰一棵光秃秃的枫树上,
    喜鹊正在巢中做着明朝的梦。
    村东头一匹似睡未睡的黄狗,
    时刻提防着风吹草动。
    瓦屋顶传来痛并快乐的声音,
    那是两只小花猫在高调地叫春。
    隔壁的大公鸡又伸了伸脖子,
    准备打完最后一遍鸣。

    乡村的夜,
    黑得丰富而厚重。
    有太多生动的内容我并不知道,
    因为我对白天的乡村知道得太少。

    陈建军,1964年生,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废名研究、现代文学史料研究、演讲理论研究、写作学研究、语文教育研究等。已出版《废名年谱》《废名研究札记》《掸尘录——现代文坛史料考释》等专著,编订、主编《废名诗集》《废名讲诗》《桥》(手稿排印本)、《丰子恺全集》(文学卷)、《远山:徐志摩佚作集》《演讲理论与欣赏》等著作、教材数十种,在《文学评论》《文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我时常想象着一道门
    王新才

    我时常想象着一道门
    只要一推开
    就是一个初夏的清晨
    一个小男孩坐于后院
    有些微寒,有些薄雾
    还有两只斑鸠咕咕的叫声

    我时常想象着一道门
    只要一推开
    就有一段美妙的青春
    一个秋夜,一座山顶
    人迹稀少,四下虫鸣
    一条长椅上,一边是女孩
    一边是男生
    男生的手伸出,举在女孩身后
    他的手迟迟没有落下
    而错过了那一刻,也就错过了这一生

    王新才,男,1965年生于湖北汉川,1985年、1988年及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今信息管理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及武汉珞珈诗派研究会会长等。诗作散见于《诗刊·子曰》、《芳草》及亚特兰大《新报》等海内外报刊。


    打发时光的另类方式
    陈勇

    虽然不够理性,谁又能阻挡内心的投靠
    一整条河流都在倒影中淘洗着秋天
    那些在春光里错过的,遗憾甚至暗怀的
    都可以到飘零中,抒发一生的感伤

    一次优雅的飘零就足够了
    最美好的时光,经不起一丝的恍惚
    那些不能结痂的吻痕,在傍晚的秋风里
    比伊人醉后的眼神更加深不可测

    打发时光的另类方式,并非制造了多少惊喜
    是内心的镰刀,向最丰盈的麦田,交出毕生的主权

    陈勇(矛雪忘),1967年11月生于河南新乡,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浪淘石文学社社长、《大学生学刊》主编,1987年与李少君、洪烛、黄斌、阿杰、孔令军、张静发起成立珞珈诗派。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中国作家》等报刊,曾获诗刊奖、十月文学奖、闻一多文学奖、大河诗刊奖等。现居北京。



    国 殇
    ——致屈原
    洪烛

    那个写了《国殇》的人,也为国捐躯了
    随身带着无用的宝剑

    当他感到宝剑无用的时候
    就让宝剑为自己陪葬了
    当他感到自己无用的时候
    就让自己为祖国殉葬了

    那个报国无门的人,只能用头颅
    撞开江水,撞开城门的倒影
    毕竟,水中还有一个祖国
    在等待他去歌颂

    死,有时候也是一项伟大的任务
    他阵亡在汨罗江上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5月生于南京,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等四十多部。获中国散文学会冰心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 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及《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诗歌奖项。


    江 湖
    李浔

    河面上,有整个天空
    这轻浮的气象,像脸上偶尔泛起的气色
    行走江湖的人都有这腥味的经验。
    随一条船破浪,拐弯处有案
    你写下了几朵浪花和寡言的旋涡
    你看,你还能干些什么
    一条河的尺度,仅仅是几朵浪花
    就分开了什么是愉悦什么是沉默。
    江湖不会老去,瞬间或悠久
    你心思重了,船就有怯意
    过江之鲫,犹如你
    脑袋里晃动着全是鱼跃龙门的声音

    李浔,1963年生于湖州。从事诗、文艺评论创作。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州市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江南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出版九部诗集和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品两次获《诗刊》奖、两次获《星星诗刊》奖。诗集《独步爱情》、诗集《又见江南》获浙江省第二届、第四届文学奖。1991年参加《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


    琥珀手串
    方书华

    潜行于坚如磐石的山水之中
    你硬如流水的血色从何而来

    被凝固的余晖
    萦绕于我的脉搏
    不能保证,你能用一串余温
    点燃那串自在
    那串野鹤长鸣

    我学着佛的样子
    让人间的春水与秋月同在
    尘土之间
    许多虚空须重新命名

    疼痛是最好的归宿
    退却三万年,在醉意深处
    你我飘零的血骨
    也可以点石成金

    方书华,1963年8月23日生。湖北洪湖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当老师、公务员、杂志主编,现为央视财经频道制片人。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栏目总策划兼主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诗集《苹果切片》等。资深媒体人,艺术品投资及鉴赏专家,诗人、书法家。


    在惠州
    吴晓

    华贸五楼是一家影视院线
    它的上座指数是大数据的一部分
    《敦刻尔克》我看的是午夜场
    半夜归来一直不能平静
    当失败者以胜利的姿态呈现
    以当下的价值观念还真不好适应
    当《战狼》的主旋律横扫人心和票房
    敦刻尔克的溃逃真的不值一书

    一连好几天
    在南方一隅
    在商业弥漫的气息里
    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嗡嗡作响
    它穿越我的心房
    回荡在我的耳际
    似有似无

    你真的不可能联想到
    《敦刻尔克》的音乐
    一部影片的音乐才是它的灵魂
    音乐诉说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就像敦刻尔克的嗡鸣
    透过人性传递你我
    在浓浓的商业气息里
    慰藉着一个溃逃者的尊严

    吴晓,诗人,作家,资深出版传媒人,影视制片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风雅颂——吴晓诗歌选》《植物中的逃亡》等。早年创办银世纪广告及九歌传媒。2008年创办全国百佳茶馆风雅颂茶语会所。现为风雅颂文化传媒(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珞珈诗派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与李浩合编《珞珈诗派》。武汉珞珈诗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山雀及其鸣叫
    黄斌

    我最喜爱的鸟鸣是山雀的鸣叫
    我觉得鹊鸲 黄鹂和乌鸫的都比不上它
    山雀的鸣叫只有三声
    第一声悠长 第二声和第三声
    连在一起 清脆明亮
    吁——绿泥
    这叫声 像在不停地对土地进行嗟叹
    每次听到这叫声
    我对世界的疑惑便都不再存在
    我在世间所经受的痛苦都被一一抚平
    我的耳朵被它一遍遍清洗
    重新获得清新的听觉
    我的内心被它一次次荡涤
    重新恢复对生活的感受性
    我总在父母的坟边听到它
    是这循环的三声救赎了我
    我曾在烈日下 阵雨后
    在田埂上 小区的绿化带边
    一次次忘情地听这循环的三声
    这我一直在诗歌中追求的循环的三声
    在友情和爱情中追寻的循环的三声

    黄斌,1968年出生于湖北赤壁市,现居武汉。1993年获《诗神》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2005年与武汉一些诗友合作,编辑诗性文化读本《象形》。诗作散见于《诗刊》《天涯》《诗歌月刊》等刊物及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黄斌诗选》(2010)、随笔集《老拍的言说》(2016)等。


    擦  拭
    荣光启

    那孩子只有一岁
    但已经知道追随大人
    她效仿的第一件事情
    是劳动
    她喜欢拖把喜欢抹布
    白天在练习左手拿簸箕右手扫帚
    多次摔跤
    坚持不懈

    夜晚的时候
    我看到她趴在桌子底下
    使劲地擦拭着
    始终不能完工
    后来
    我们明白
    她擦拭的是一块阴影

    她对世界有一种责任心
    这是西西弗斯的童年
    但比那人的童年多出许多亮色

    荣光启,1973年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受“江南诗社”影响,毕业后开始写诗。著有诗集《噢,恰当》(上海三联书店,2014)等。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任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2009年6-9月,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年度访问学者。2010-2011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费曼项目学者。2008年3月,获“中国十大新锐诗评家”提名。2015年7月,获“安徽诗歌奖·优秀评论家”奖。2015年8月,入选湖北省作协首届湖北文学人才。


    嵩顶即兴
    李建春

    嵩岭的巨型屏幕
    美化和削弱了此次行程
    我记不清上山的弧线
    只为眼帘的扇面之大而震惊
    年近五十,登临峰顶
    未能安定的因素
    在山下,仿佛春天的腐殖
    转瞬,却被身旁的树杪
    欲雨的天气稚嫩地延长
    我曾反复在无数个山腰踌躇
    如今爬上这台地
    也只是把日常抬升到无蔽的海拔

    李建春,诗人,艺术评论家。1970年生于湖北大冶。199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出版诗集《出发遇雨》(花城出版社,2012)、《等待合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诗歌曾获第三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首届宇龙诗歌奖(2006)、第六届湖北文学奖、长江文艺优秀诗歌奖(2014)等。


    博 弈
    李浩

    天空下着乳头,所有的
    世纪,所有被爱过的
    白昼,所有的巨人,
    都降临在死亡之谷。

    我没有悲伤,我没有痛苦,
    只是我身上的狮子,在疯狂地
    撕咬着,如同夜空里

    起伏的镰刀头。我坐在地上,
    用酒燃烧我的骨头,我多么渴望稗子
    也能成为我的血肉。

    我从地上站起来,用手抠出
    嘴里的碎石,喉咙中的德胜门,便在蜜蜂的
    歌声里敞开。

    李浩,1984年6月生,河南息县人。曾获宇龙诗歌奖(2008)、北大未名诗歌奖(2007)、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等。出版有诗集《还乡》《风暴》,诗文集《你和我》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波兰文、亚美尼亚文等多种文字。现居北京。



    酥油花
    王法艇

    阿拉善的羊群进入了冬季
    酥油花从夏天就挣扎着茂盛
    一尊佛如水静止,黄昏的金
    淋漓壁上的经文

    在空旷寂寥的北风里
    花开是盛大的秘密
    那些散开的声音,匍匐大地
    像佛陀,更像天际中的光华
    哪怕最小的禅院
    也能分泌无量的悲悯

    更多的时候,诗歌和经卷一样展铺
    可以抚慰荒芜和喜乐
    经筒无语,法台温热
    晚风吹亮的酥油花
    无法种植更深的词语
    一串星月,萨提烛照
    万物无恙,慈悲滋滋
    诗人啊,蒺藜编制的桂冠
    如同发芽的玛尼石
    喇嘛肃穆,将最热的泪
    洒落世间漉尘和苦难之上

    王法艇,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联合报》等报刊发表。


    萤火虫之约
    侯新军

    我还记得那个月明风清的晚上,
    我和你到东湖边去捉萤火虫,我说它们是
    星星撒播在人间的灵魂,是童年的梦影,
    是夜的精灵,一闪一闪地,让黑夜不孤寂。
    你说将来有一天我们老了,就变成萤火虫,
    一起在黑夜里发着微光;我说我倒希望我们是
    两颗天上的星星,互相眨着眼,
    虽然不能在一起,也可永恒地相望。

    侯新军,1968年生,武汉大学世界经济86级,现在青岛创业。


    芦苇塘里的风吹着
    屠国平

    芦苇塘里的风吹着,
    我的村子也在这田野的波浪中
    一晃一晃开着。

    我和爷爷锄着荒地。
    不远的槐树上,一只新来的野鸽
    静静滑向淡蓝的午后。

    屠国平,男,汉族,1977年1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九三学社社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国际汉语诗坛》《江南》《星星》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曾获首届鲁竹诗歌奖,著有诗集《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几里外的村庄》。


    青玉案
    朱赫

    站在原地 堆积黄昏的静默之石
    白色珠玉的声响落进内心
    凝视着若隐若现的道路
    安息的旷野下起雪

    从一个闭合的话题开始
    从隐秘的山峰闪过 使我们辽阔
    使白昼和夜晚因祷告分割
    淹没在重合的阴影中

    一道亮光从疏漏的缝隙
    滴在暮色消融的水面
    穿透雪边寒冷的鸦声
    你拔起自己准备顺流而下

    朱赫,诗人,艺术家,1985年11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曾就读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


    乡间日光
    李越

    乡间日光惨白,太阳如此消瘦
    可听见时光漂洗房屋的音调。
    石块在崩裂,风把围墙推动

    ——它是疯癫的自由少年
    伙同谁一道砸烂门窗玻璃?
    明亮蜘蛛正忙于在那结网。

    铁门、大锁、藏起的镰刀
    是谁千针万孔为它们制衣?
    红色锈斑含蓄,吃着铁皮。

    傍晚村庄,鸡叫声如此寥落
    一只鸟平缓飞过他们的仰望
    远远勾勒出孤独嘶鸣的文字图像。

    李越,笔名句芒,男,1986年10月生于甘肃永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飞天》《散文诗》《中国诗歌》《四川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多种报刊,入选《珞珈诗派》《中国散文诗》《中国散文诗人》等选本,出版有诗集《苏三的夜》《雨天樱园》等。现居甘肃兰州。


    雾中风景
    王家铭

    篱笆上结起了柿子,红色的,
    在晚风中获得她的形状:
    一种内向的纯粹
    和绝望的本能。因为目光
    是从高处凝聚,像辨认异性面容。
    多少理解了,这窗外的灰霾,
    这风暴的翻越!

    王家铭,1989年3月生于福建泉州。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现居北京,供职于中国诗歌网。


    夏日即兴
    袁恬

    三年前种下的蝉鸣
    突然间爆炸
    鸟声,飞旋的陀螺
    鞭开空气

    夏日从翠绿的横截面里
    认出我小小的灰影
    风反复缝纫我的背面
    像善待一株危险的植物

    我不过是一个被滥造的词语
    比空气还要无辜
    我边走,边呕出每一个日子
    每一座村庄
    每一个重名的孩子

    学校、养老院、墓地
    这些东西的相似性
    突然令我宽慰

    疾驰的野花动人地写着史诗
    生命此刻,刀锋一般新鲜
    阳光,白花花的水晶
    从头顶灌下

    袁恬,1990年12月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代哲学国际班,辗转于新加坡、广州等地,现就读于北京大学。2002年开始写诗,曾任浪淘石文学社倾城诗社社长,获第28届、31届樱花诗赛二等奖。



    午言

    最后,挖掘机开进我的心脏。
    连反抗都没有,旁边的几处动脉
    就被斩断:那曾被群鸟栖居的枝丫,
    如释重负;它们和夕阳一起,
    沉下去。

    来了一对情侣,他们只看
    日落。还不够危险!爱情关系
    也未出现转移,而天上惊飞的羽翼
    终于让两人拉紧了手。他们
    没再往更深处走,挖掘机
    也没再出声。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残躯目睹
    人间,他们再来的时候,
    我将沦为一堆碎石,并在心中默念: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

    *出自特朗斯特罗默《写于1966年解冻》。

    午言,本名许仁浩,1990年生于湖北恩施,土家族。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写诗,兼事诗歌批评与翻译,作品少量发表,见载于《诗刊》《星星》《青春》《观物》《长江丛刊》《中国诗歌》等杂志,另有作品收入《珞珈诗派》《中国首部90后诗选》等选集。间歇写作,偶有获奖。


    告 别
    ——致珞珈山兼寄息为、午言
    立扬

    丰富一条小径,成长一棵树,
    让钟声响起,招来游荡的生灵。
    雨水打开天空,风让叶子飞。
    多年前我们播下种子,今晚一一收回。

    这么沉醉的夜晚,我们比任何人
    都多一次。所有的低头都不是沉默,
    所有的荒蛮都隐藏。那些闪光的岁月
    搭上神明的箭矢,被射向青涩的群山。

    而我们在这里等,等时钟把生活
    钉在此刻的墙,或者等一块石头,
    我们从中刻出历久的温柔。
    温柔。雨水打开天空,风让叶子飞。

    立扬,本名王立扬,1991年生,河南封丘人,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居南京。


    动物园
    张小榛

    再悠闲的家伙也不得不面对
    一大早就汪汪叫着的电脑,它会用
    湿答答的触控板舔醒你。浮生无常。
    早上你冲墙发呆,早餐吃的是米饭和猪。
    早上下雨了,雨伞名叫旺财。它一直和你的电脑关系不好。
    好久没放晴了。街道两边开满绣球花。
    你好不容易踏上地铁,周围的人叽叽喳喳唱着歌飞远。
    午饭吃鸡,一只大鸡,它令你蠢蠢欲动。
    这种情况午睡很难睡着。尤其是当那本精装书非要往你怀里钻,
    想让你捋它脊背上的烫金大字。
    你这样想:幸好工作电脑听话,不动也不乱叫。
    你回到家时晚饭已经做好了。一小块肥乎乎的羊。她那么爱你,
    不忍心让你饿着。这时你的手机也冲过来
    争夺她的善意。你给了它一巴掌。
    ——就像你打晕你烦人又可爱的仓鼠(或者女友)。

    张小榛,1995年5月1日生,铁打的机械妹子。毕业于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十一月”诗社成员。现就职于深圳。


    姑 娘
    康承佳
    姑娘,你一定读过很多书,或者
    长途跋涉地爱过一个人,因为我看到
    你眼里藏着一场海棠花开
    一直开到绝望

    总是觉得你美于忧伤,这样想时
    窗台上的藤蔓又长出了一截
    晚上有风,山重水复,它一直都急于赶路
    急于在深秋,创造一种新的战栗
    急于随云逐月,趁你我还愿意相信
    还愿意憧憬的时候

    你看呀,河汉星辰,诗经一样的质朴和感动
    这时候,多适合我们饮酒,读诗
    以及,猝不及防地流泪
    或者,你看我,我看你,听万物生长,有去无回

    康承佳,武汉大学研究生在读,重庆山城“90后”姑娘,爱文字,爱土地,无宗教信仰,但热爱诸神和上帝。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2 04:40 , Processed in 1.9921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