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
标题:
《方极城市规划评论》第902期-山地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意义比较——以“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校园建设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我心不变
时间:
2020-1-9 09:48
标题:
《方极城市规划评论》第902期-山地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意义比较——以“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校园建设为例
【核心思想】
大学向城市和社区提供具有深厚知识内涵、丰富景观层次、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空间环境,也是具有向城市和社会创造第二课堂的必要条件的有效场所。
文理科院校组团共生的结合,学科性、文化性差异、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规整风格的(重大)和田园风格的(川美)也是校园人群科技文化的价值需求和喜好导向,也是逐步丰富和充实校园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因素,长期发展的校园文化自组织和外界作用力,促成校园人群的风格和气质。
【规划评论】
1、优点
对于大学城的整体建设而言,由于学生人口数量的增多,对校园的空间品质以及学校与周边环境的社会化服务和相融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艺术院校与理工科院校两个新校区的建设各有利弊。通过对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学意义比较研究,可以把两个院校各自不同的优势整理合并。既有重庆大学新校区的整体逻辑性,又有四川美院校园的文化个性化表达;既有重庆大学理工科校园人工建设利用率较高的开敞性公共空间,也有四川美院结合自然地形以生态理念为主丰富多样化的设计。
2、不足
虽然重庆大学新校区强调整体统一性,并且学院的空间和流线组织合理,但是形成的特色空间比较少,缺少人文与生态在规划设计上的细腻感。四川美院强调生态田园空间的个性化表达,具有特色的校园空间品质,但是在整体性与功能分区上不如重庆大学,有些过分地域主义思想和环境主义的偏颇。
【规划借鉴】
古与今用:
“一个杰出的成功的城市,一个富有文化特色、充满艺术魅力的城市,其演化成长最重要的客观规律,就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应该新旧和谐协同,互为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切城市文化本质理念所在。” 重庆大学和四川美院两个学校比邻,刚好形成科技和人文的对比,从两个学校的校园建设、建筑风貌、环境生态、学生和教师的气质等方面,都体现不同的特点。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正文内容】
1对新校区空间品质建设的认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比较为例
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案例,从校园的入口空间、广场节点空间、教学与生活建筑组群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景观界面和校园路径空间等6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讨论其构成的空间品质和社会学意义。分析和认识山地大学校园建设有关人文关怀不足、模式单一、科技和人文相互隔膜等方面的问题。
图1 技术路径图
2重庆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园区空间品质比较认识
2.1建筑组群的空间品质比较
建筑组群分为教学建筑群组与生活建筑群组两大类型。笔者选择对校园教学建筑组群的调研,主要是重大艺术楼与川美艺术教学楼(7个小矮人楼);生活建筑群组主要调研是重大梅园学生公寓和川美的二期学生公寓。
对比从校园的建筑楼群形态大小、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出入口、建筑功能划分、建筑竖向关系、建筑材料运用、建筑界面关系等方面进行。
2.1.1 教学建筑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大学校园的教学中心区是大学校园的核心区域,也是大学知识和文化的主要承载体。创建与当今新的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大学校园建筑与空间环境,需要塑造符合城市设计和空间美学要求的校园教学建筑形态。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楼的整体尺度较大,体现工科院校的气派和宏观设计理念。四川美院艺术系的教学建筑群楼更强调空间的趣味性和变化,强调与周边山地的自然结合,具有山城特色和地域代表性。
2.1.2 生活性建筑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重庆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强调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这也体现在生活性建筑空间的群组设计上,比较注重规矩、统一、协调的组合风格。重庆大学的学生宿舍,选址在地势相对平坦,视线较开阔的用地上;宿舍建筑的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组织开阔,方便人群疏散。四川美院学生宿舍楼的生活空间组织,比较强调艺术院校的发散性思维,追求自然和个性化。这两个学校的生活性建筑不同风格,可以从建筑立面、窗户尺度、材料运用、空间形态组合等方面,反映出来。
图2重大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左),四川美院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右)比较
图3重大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左),四川美院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右)细部设计比较表
表1重庆大学与四川美院教学建筑群组比较
图4 重庆大学新校区教学建筑组群平面图(左),四川美院新校区教学建筑组群平面图(右)空间形态比较
2.2公共活动空间品质比较
将校园的公共活动空间分为公共体育场与校园景观节点两个类型。
几何规整、开敞校园(如重庆大学)和山水田园、自然空间校园(如四川美院),在体现出空间品质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校园使用效益的不同和人群对空间欣赏和述求不同,间接反映出理工科大学和艺术人文类大学的校园文化理念和社会学心理折射。
图5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楼与四川美院艺术系楼的建筑立面风格对比
表2重庆大学与四川美院生活性建筑群组比较表
图6重庆大学(左)、四川美院(右)新校园宿舍建筑组群空间形态比较研究
图7 重庆大学新校学生公寓(左),四川美院新校区学生公寓(右)学生公寓实景对比
3社会学意义关注对于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
3.1大学校园是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灵和知识结构的场所
大学校园是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灵和知识结构的场所。如果校园空间及其外部社区环境仅反映单一化的校区规划和建设,不仅使青年学子们数年不得不在一个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而且会影响到高校自身多维度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来看,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比较强调因学科类型而建设校园特色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如理科、工科、师范、艺术、医学等,这是一种偏失。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呈现多方位、多元的形态。尤其是信息和网络化时代,学生在大学所学习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到社会发展所从事的职业选择和创业发展,有很大的可变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应该创造校园的灵活、适应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学院空间,并提供校园间交流的公共场所。如重庆大学的校园从整体布局、轴线关系、教学建筑和宿舍建筑组群、公共活动空间等都与四川美院的风格出现学科性、文化性差异。这种情况的形成,除校园在规划建设之初的规整风格(重大)和田园风格(川美)的鲜明差异外,后期校园人群科技文化的价值需求和喜好导向,也是逐步丰富和充实校园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因素,长期发展的校园文化自组织和外界作用力,促成校园人群的风格和气质。
图8重大新校区校园周边界面空间环境(左),四川美院新校区周边界面空间环境(右)比较
图9重庆大学校园(左)周边街区界面与四川美院校园(右)周边街区界面比较
表3重庆大学与四川美院新校区空间界面及建筑形态的比较
3.2大学校园建设需要重视科技知识和人文修养培育的双重作用
大学校园需要重视科技和人文的双重发展,强调科技进步,人文日新。重庆大学和四川美院两个学校比邻,刚好形成科技和人文的对比,从两个学校的校园建设、建筑风貌、环境生态、学生和教师的气质等方面,都体现不同的特点。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作者从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园区和周边社区的调查研究,认识到现代大学的社会影响价值和服务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在重庆大学新校园的社区周边,形成以科技服务的社会群体和行业商业类型,如计算机、物理、化学、电子、信息、材料等的知识人群和行业链。而在四川美术学院的社区周边,则形成围绕造型艺术和文化媒体的社会群体和行业类型,如美术类文化补习、摄影、装饰、雕塑、动画、媒体等方面的服务人群和行业链。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关注的大学校园与城市社区社会化活动的现象。大学的知识人群(大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将大学的科技知识和文化艺术传播予社会,同时,也在城市社会的行业发展需求中找到知识运用的价值。笔者论文所研究的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学新校园,刚好南北比邻,隔街相望,在科技和艺术类型上互补,为城市社区营建出科技和人文相互滋养和繁荣的城市文化景观,目前是重庆虎溪大学新城的热闹和繁华的场所,也逐步形成了大学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3 重视大学校园之间建设学生的知识通道和感情通道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校园需要建立校际之间交往的通道,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感情交流、校园文化交流、社会活动交流的机会。大学城的建设,将诸多的大学校园集中起来,形成城市的文化科技和人才新区。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影响力的知识群体,同时,也是提供大学生文化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场所。需要重视校园间的社会性联系和文化通道的建设工作。重庆大学和四川美院的比邻建设,相邻校园街区的文化和科技共生共享,提供了相应的条件,是探索校园文化沟通和人群交流、相互影响的很好的场所。
封面链接:http://sports.eastday.com/a/170803090226799080578.html
欢迎光临 重庆师范大学 (http://cqsf.51tongn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